發表文章

只好等到我媽理我的那天

在 2020年的端午節前,我依舊的透過 LINE 想通知我媽說要帶小孩回家找他,但他就不在回應,最後就封鎖我了,直到現在。 怪異的事,在2021年的農曆過年我有回去,他卻還是跟平常差不多,沒什麼不同,只是我的心裡多了疙瘩,從我媽身邊的人打聽不到原因,連老婆也不懂。 我媽過去都是這樣子,不高興的人,就是不接電話不理人不聯絡,可以過了很久還是一樣,只是不知道他會這樣對我到什麼時候,畢竟我現在有家庭的人了,我也不會一直去顧到他的心情,也沒有住在一起,也變得很難去化解這個問題。 其實,誰不想跟媽媽的關係是好好的,從小我就是單親,就只能依靠媽媽,但現在遇這種情況的我,也是很想要解決,反過頭來想,我跟媽媽的相處確實是太不熱絡了,不像有些朋友,即使是男生,也是很會跟媽媽撒嬌。畢竟我們無論再長的多大,在父母的心裡都還是個孩子,這點在我自己身上也是有所體會(我擁有兩個兒子)。 也許是遺傳吧,在個性上很硬的部份,卻著實的反映在親子間的相處上,心裡感到好複雜。

7年級,衝擊的世代

圖片
 「他們說,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」 這首是由好樂團所創作的歌曲,一發行,就獲得許多人的共嗚,馬上就廣為流傳 簡單直接的歌詞,道出了網路世代的衝突感及無奈 在一個世代的快速成長與變化,都有一群人要飽受傳統與創新的壓力,那是身為人的一種情感羈絆,從來就不會是最美好的,但絕對是最刻骨銘心的 七年級生,泛指西元1981~1990年出生的孩子,他們經歷了一些些傳統,卻大步的走入網路世界,但是他們的身上,保留著傳統的美麗與哀愁,也承載著網路世代的理想與抱負,就這樣子他們不斷的拉扯,想要把這兩種元素融合在一起,成為一個最佳的世代潤滑劑 然而,再更年輕的世代出現後,七年級生有點患得患失了,因為另一個衝擊又出現在眼前挑戰著自己 一個敢玩敢衝,幾乎沒有傳統束縛的世代,正開始衝擊著七年級,逼著七年級要拿出傳統的旗幟來對抗,還是要加入新世代的陣營,讓七年級生再疊加這樣的衝突感 往回看,傳統的一切,像是一道道美麗而平靜的風景,歷久彌新;向前看,創新的一切,像是未開發的資源大陸,什麼都可能發生,什麼都想要嘗試。而當初的理想衝動,是否可以一展身手,還是循著傳統的觀念步步為營 在沒有足夠資源的時候,要對抗反對的聲音,又想要做自己的理想,這苦楚真的很難熬,然後成功與否,真正關心、心疼七年級生的人,大概只有七年級生自己了 世代的輪替,跟隨著傳統的觀念慢慢的走,然而七年級生節奏全然不是這個樣子,也許這是華人地區的七年級生才會有的哀愁吧 是不是有用的年輕人,只有身為七年級的自己才最懂,也許更多的是還沒有精彩就要開始枯萎的人生

因為同事無心的一句話

有一次剛好去接小孩從公托下課,聽了不同部門的同事抱怨 他開始說了一堆他工作上的不合理,就提到申誡這件事情 我就說我也有,是因為鬍子沒有刮被記一支,那天剛好跟董事長同電梯之後,我部門主管就通知我了 這件事情,我早上發生的當天就跟同部門的同事在聊,我直覺懷疑就是董事長跟我部門主管說的,但結果是副總擔下這個罪狀,再發懲處公告 後來透過這不同部門的同事的說明後,才知道原來董事長是都記得每個人的名字,也就是說很會記恨記仇記事情,一種非常強烈的強迫症,這同事很激動的說,一定要顧好服儀,因為董事長非常的注重,也說董事長認為,他就是在服儀這部份是軍事化的定義,不能接受就離職,他也不需要 「不能接受就離職,他也不需要」就是這句話 這句話讓我心裡覺得很激動,既然不需要那我就離開啊,因為公司這麼注重服儀,讓我心裡的抗拒心態很強烈 這公司,我是回鍋的,主要是因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東西,也是為了接送小孩距離比較近,第一次離開的原因就是服儀等規定一堆的文化 後來跟老婆聊聊後,是有比較釋懷一點,我當下是沒有跟同事做情緒的表達,只是在我自尊心被這句無心的話攻擊後,顯得受傷許多,這種幾乎像是生存意識的感受,真的很難一下就調整好 然而,當天的晚上,我因為情緒不佳,對孩子的耐受度降低,呈現出一個很想生氣,但又很討厭自己生氣的心裡感覺,兩股力量在身體裡對抗,真的是很不舒服 在這公司,我發作異位性皮膚炎,但我從來也沒有認為我有這種問題,然後曾經一度發作的泛焦慮症,也常發作。這公司的環境壓力太大了,不是一般美式風格的工程師可以隨便接受的,其實這兩個問題,滿困擾我的 延伸閱讀: 異位性皮膚炎 - 維基百科 罹患「廣泛性焦慮症」卻不自知!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警訊

天冷的星期一,總讓人想到國外的場景

圖片
  身處在亞熱帶的緯度,要在平地看到雪這件事情是天方夜譚,但是比熱帶好一點的是,仍然感受的到東北季風的冷度 只是一到這種氣溫,又在放假後的上班日時,就會讓人覺得想起過去出國的回憶,想起雪國們的渡假時光 在2020年,因為疫情,全球旅遊驟減一半以上的航班,除了商業、工業活動減少到必要的需求,幾乎也不讓民眾隨意旅遊,避免染疫而喪命 也因為如此,讓人想出國的慾望加強了,回想起上次去雪國的年份,也距今有6個年頭了,那時是我的蜜月假期,再接下來若有機會出國,將會帶兩個小孩去玩,這是我夢寐以求的家庭生活,真的是太幸福了,藉由天涼的上班日,來回憶一波過去的情境,慰藉一番想出國玩樂的思念

滑步車的熱血與感動

 轉貼: https://goldluckyhouse.pixnet.net/blog/post/467003609-%E6%BB%91%E6%AD%A5%E8%BB%8A%28%E5%85%AB%29-%E6%88%91%E5%AE%B6%E4%B8%89%E5%80%8B%E5%85%92%E5%AD%90%E9%A8%8E%E4%B9%98push-bike%E7%9A%84%E9%81%8E%E7%A8%8B 這篇文章是寫一位爸爸帶著三個小孩一起滑步車的長篇文章,並且分享了自己對小孩的觀察紀錄,非常用心。 分享這篇文章,主要是看到了滑步車的資訊,也看過了現場比賽的那股熱情與感動,也讓我的孩子試著去接觸嘗試。 原本只是在想,買奶粉時,要不要選滑步車讓孩子玩,後來越找越多資訊,然後就去實體門市看了車。因為已經查過價格,STRIDER的車太高價不考慮,結果去門市問了之後才知道,原來有STRIDER一半價格的車子,機能性也一樣,就決定買了兩台 (我兩個兒子 Orz)。 在門市是騎得很高興,雖就是慢慢的滑 XD。因為體驗過那滑步車現在的情緒跟氣氛,也想兒子能參與其中,我想應該不會有比賽得第一的機會,但是我想給他一個快樂的回憶,至少我也與他一起快樂。 我購買的是 Little Dirty Riders 與 STRIDER的車體是一樣的,重量也一樣,價格卻是將近一半,這樣子是比較能接受的價格。 也在網路上找到的滑步車社群,加入了聊天室,與各位滑步車前輩們聊,說是約莫玩六個月後,才會有比較明顯的進步,或是突破,但是有小孩的人都清楚,每個孩子的個性跟學習的狀況都不同,所以也不強迫孩子,主要讓孩子漸漸的累積成就感,玩的高興就好了 小朋友騎滑步車,真的好帥啊,又好可愛,一向重視體育的我,會一直陪著孩子一起到長大。這段期間可能也不會太長,但這些回憶,是很珍貴的,孩子長大後有自己的世界要去闖,在能陪伴他們的日子裡,就盡量的陪伴

為什麼 小鬼 黃鴻升 可以一直被消費??!!

自從  2020年9月16日  小鬼猝死的事件發生之後 各個媒體都不斷的大幅報導,一如既往的,開始去追究死者死亡的各種問題跟解法,一天將近3~5則的消息佔據我的通訊軟體版面、電視新聞版面 只要跟黃鴻升扯到一點內容,就再被翻出來,僅次於小鬼的新聞量,就是生前的峮峮這位女孩.... 過去要知名人物的死亡消息,只有報導到第3天,就有人會出面說「請你們不要再消費XXX了」 確實,知名人物也是一般人而已,他的家人朋友也是一樣的感受,為什麼要一直報導顯示,讓還在世的家人朋友一直被轟炸,連我這個平民都覺得夠煩的了 但這次小鬼的事件,令我感到噁心的除了不斷的報導的新聞,就是吳宗憲的號召 因為小鬼加入綜藝玩很大,跟吳宗憲、KID等人都感情很好,當然加上過去小鬼的各方接觸也得到不小前輩的喜愛 已經被媒體弄得很煩了,吳宗憲又為了小鬼寫歌,又要號召「小鬼好友」們來辦音樂會來紀念他,一個人的死亡,要弄多少新聞版面,要延續多久,就不能低調讓家人朋友就靜靜的去平撫失去小鬼的心情嗎 最慘的是,媒體無限制的報導,加上對娛樂新聞無腦的觀眾,被不停餵食小鬼消息的人們,可怕的在每個人的身邊發酵 喜歡這些小鬼的新聞跟音樂會的人,有想過為什麼要一直被影響看這些東西,你跟小鬼很熟嗎,那些藝人在音樂會上的表演、表示對小鬼的感情,然後呢? 其實跟你一點也沒有關係吧 難道你對 台灣社會有貢獻的知名人物的死亡 也會有同樣的共嗚嗎? 把音樂會弄的灑狗血的橋段,先不論真實性多少,感覺就是想要透過小鬼死亡事件來達到某些利益,當然在表面上可以說是要營造成,我們是為了讓大家一同參與,凝聚藝人們的感情 簡單說,要好好的紀念一個人,只要高調,就是有問題,小鬼為什麼要一直被這些人消費?透過小鬼的死亡再賺一波?

[觀後感] 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

這是一部由公視播映的連續劇,一共會播40集 在開播初期,覺得還是滿不錯的一個喜劇片,女主角很放的開,我覺得這樣看起來很過癮,不過演婆婆的那位就覺得演得沒有預期的好看,有點就像是在演自己的成份居多 因為故事的主軸就是圍繞著婆婆在走,因此都是婆婆身邊的家人為主,但為了增加可看性,另一個搭配的就是婆婆家的事業起起落落 不過因為要播40集,劇情就是會拖,範圍也會稍微大一點,就是子女不斷的來騙錢,想奪取家產,但這位婆婆就是永遠的心軟,來突顯傳統社會的死板道德規範 說好笑,也不是真的很好笑,看到更多的是一直在繞圈圈,看起來就是為了充集數 原以為是相對短的劇,看到40集後,我也心裡有底了,本來是想不見了,但還是有想看劇情要怎麼跑就加減追一下,不過都是快轉2倍的方式,因為每集的重點跟觀看價值已經被稀釋掉了 未來還是會選擇8~10集的劇來看就好,因為劇集這麼長,但內容沒有比較紮實,不如看集數短,重點多的劇情,那還讓人比較會回味 是因為已經看了一半,才想說再看完它,追求一個完整性 不然就算不看,真的也不覺得可惜